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借钱贷款 > 正文
    购物车
    0

    关于瓶装水,你不得不知的事情。

    刘希党     2017-08-11 19:49:29     浏览:2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刘希党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瓶装的,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人们往往假定瓶装水是干净、安全、健康的,广告传递给消费者的也是这样的信息。但并非所有瓶装水都是如此,不少瓶装水产品在监管部门的常规监测中失利。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进行的2015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407个饮料样品被查出质量问题,其中就有近400个为包装饮用水(瓶/桶装)水产品。不合格指标涉及细菌、霉菌、余氯等。1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2012年,湖南省曾在一次桶装水抽检中报告了60%的不合格率,而河南省则报告了37.5% 瓶(桶)装水抽检不合格率。

    一般来说,消费者倾向于相信,大品牌会提供的产品水质会更好,但也有例外。乐百氏、娃哈哈、怡宝、雀巢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亦偶见不合格榜单。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9月进行的一次抽检中,怡宝桶装饮用纯净水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1450倍,娃哈哈桶装饮用纯净水的菌落总数超标8倍。

    除质量问题,有些产品甚至名不副实。在抽检中,一些标记为“矿泉水”的瓶装水产品,无法达到关键性矿物指标和界面指标,这意味着它们不是真正的“矿泉水”。

    普通消费者可能很难分清“天然矿泉水”、“山泉水”和“矿物质水”的区别,更别提诸如娃哈哈“富氧水”、农夫山泉“婴儿水”这样的新概念了。2015年5月24日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有望整肃瓶虚假营销和命名混乱的问题。未来,瓶装水品牌不能再随心所欲地用上述花哨的名称来命名其产品,包装饮用水产品将被严格分类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关于规范命名的新规定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为包装饮用水设定了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但矿泉水另有规定。

    监管缺位,消费者暴露于风险之中瓶装水市场的急速发展也催生了仿制品。所谓“假水”,是指来自没有正规生产许可证和消毒条件的非法小作坊的桶装水。所用水源可能是非法开采的井水,也可能是未经进一步处理的自来水。由于缺乏必要的水源保护和检测措施、消毒条件简陋或没有消毒,这些“假水”的水质无保障,健康风险亦无从评估。

    这些劣质水的包装可能是大品牌淘汰的塑料桶,也可能是套牌生产的劣质塑料桶。使用这些容器包装饮用水,有违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规定。饮用这些水,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北京晚报》近日援引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数据称,北京日均消耗的桶装水约为65万桶,其中约10万桶是小作坊套牌灌装的“假水”。不过,即便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瓶装水产品,也没有相关法律要求其标注详细的水源信息。中国也不要求强制披露产品水质检测报告。导致的结果是信息不对称。许多消费者以为自己饮用的是清洁、干净的天然水源,实际上只是自来水的加工品而已,甚至可能是瓶口松动、细菌超标的、水源未检疫亦未经处理。另外,如果瓶装水生产者采用的水处理工艺不能去除自来水中含有的微量环境激素、抗生素和其他药品残留物,那么饮用以自来水为水源加工而成的瓶(桶)装水,也不能使消费者远离这些微量物质带来的健康风险。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